取消
清空记录
历史记录
清空记录
历史记录
在国共两党的交战历史上,很长一段时间我党都处于绝对劣势中。尤其是在解放战争初期,更是在军事上占据了绝对优势。
但随着战争的发展,原来自以为天下无敌的逐渐显露了败势。这时候他们才发现,再多的美式装备,都比不上人民群众的独轮车来得好使。
正所谓: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大量的部队纷纷起义投诚,国军兵败如山倒,再也难以挽回。在起义投诚的部队中,除了常规的陆军之外,大量的空军飞行员也纷纷站到我党的队伍中来。
早在1946年6月26日,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的当天,为了表达对蒋介石的不满,飞行员刘善本就驾驶B24轰炸机发动起义投奔了延安。
在刘善本的带动下,上尉谢派芬、杨培光、高平,中尉俞渤、谭汉洲等大量飞行员纷纷驾机起义。1949年11月9日,甚至发生了中央航空公司及中国航空公司2000多名员工,在总经理的带领下通电起义的奇观。
据统计,仅在解放战争期间,就有110名空军飞行员驾驶53架飞机进行起义,而这还不包含中央航空公司及中国航空公司中的80多架飞机。
蒋介石败退台湾后,飞行员起义现象仍然屡见不鲜,比如1956年1月7日,台北飞行社的飞行员韦大卫、业务员梁枫以及事务员翟笑梧,就曾驾驶着蒋经国专门用来旅游用的A-170A型飞机投奔大陆,韦大卫临行前还“嚣张”的表示:“告诉蒋介石,老子走了!”
台湾当局一看,如果再不加强对于空军队伍的管控,任其这样发展下去自己这支空军恐怕就要散了。随即台湾当局开始在岛内对飞机进行严格的管理,同时对所有空军人员也加强了思想教育,试图通过丑化、抹黑大陆,进而蒙蔽众人。
但是思想和真相永远都不会被隐藏,台湾当局虽然绞尽脑汁地抹黑大陆,但是能管住的也只是飞机,却永远管不住人心。
很多人身在岛内,但是对于祖国大陆却一直都满怀向往。他们都在等待着合适的时机,盼望着可以回到祖国的怀抱。
很快,时间来到了1989年的2月11日,这一天在台湾东部的某空军基地,机场上整齐的停放着一排F-5E战斗机。台湾空军正要进行常规的飞行训练,而机场的地勤人员正在做着起飞前的准备工作。但就在这时候,一架本应该在几分钟后才起飞的F-5E飞机,在谁都没注意到的情况下居然提前起飞了。
而随着这架飞机越飞越远,机场的地勤人员发现驾驶这架飞机的并不是原定的飞行员,而是另有其人。随后,空军基地拉响了有史以来最高级别的紧急警报,随后12架战斗机紧急起飞。这些战斗机全部携带实弹,而他们接到的任务就是将刚才起飞的那架F-5E带回,如若其飞过台湾海峡中线,那就毫不犹豫的将其击落!
而当时驾驶这架F-5E的是当时台湾空军中校林贤顺,而他的目的地,正是大陆。
按理来说,作为天之骄子,台湾当局对空军的待遇是极好的,林贤顺作为台湾空军的优秀飞行员,在台湾当时的前途是一片光明,但是他为何却甘愿放弃此优越的生活,冒着生命危险投奔大陆呢?
这一切还要从林贤顺的家庭说起。不同于很多从大陆败退到台湾的,林贤顺是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,在此之前他从来就没来过大陆。
林贤顺1953年出生在台湾省苗栗县,祖籍广西梅州。林贤顺出生的时候,新中国早已成立,国共两党隔海相望,彼此剑拔弩张。所以,自从林贤顺出生后,既没有仰望过大陆的高山,也没有触摸过大陆的土地,按理说对于大陆不应该有什么感情。
但是,林贤顺的父亲是从大陆来的,林贤顺的哥哥从小也在大陆生活过,虽然如今一家人都在台湾,但是父兄对于当初在大陆的生活都十分怀念。在林贤顺小时候,父兄就经常和他讲当初在大陆的一些事,每当这时候林贤顺都会认认真真地听他们说。然后,父兄讲完之后,林贤顺总是可以在他们的脸上看出一丝落寞的神情。
父兄总是会告诉林贤顺,这里只是他们的落脚点,台湾早晚会回归,而他们也会回到大陆,回到自己的故乡,那里才是他们一家人的根。
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之下,林贤顺从小便对大陆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,一直都梦想着有朝一日可以回到大陆,回到自己的故乡去看一看。这样的思想,伴随着林贤顺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。
林贤顺的父母虽都是种地的农民,但他们对儿子的教育格外关注,希望他能成为有用的人才。所以,在林贤顺16岁时,父亲便把他送去了台湾军校读书。
由于林贤顺从小便有着飞行梦想,而他也不想辜负父母期望,故而来到军校后,林贤顺读书非常用功,成绩十分优异,在初中毕业后便被保送到了台湾空军军官学校,成为了台湾空军军官学校第57期学生。
一直想成为飞行员的林贤顺,在台湾空军军官学校内接受了艰苦的训练,他学习训练从不松懈,成绩十分的优异。
从台湾空军军官学校毕业后,林贤顺被分配到了台东空军基地,开始自己的空军生涯。在基地林贤顺没日没夜地练习飞行F-86战斗机,逐渐的他成为了基地的骨干,在空军中的前途一片光明。
但每当林贤顺驾驶战机飞上天空的时候,内心对于海峡对岸的大陆总是有着一种向往,那种极强的归属感,林贤顺知道是来自对于故乡的思念。
林贤顺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,但祖先却是广东梅州的客家人。客家人本也是汉人,自一千六百多年前“八王之乱”南迁后一直定居在了粤东梅州一带。那时候因为他们是移居至梅州的,不是土生土长的梅州人,按照当时朝廷的政策,必须编入客籍,这才有了客家人。
林贤顺的父母虽生活在台湾,但是一直保留着客家人的生活小习惯,因此林贤顺也能说一口流利的客家话。他一直想亲自回广东,亲自到祖先生活过的地方去看一看,但是却就没有办法实现。
在那个台湾与大陆势不两立、势同水火的年代,林贤顺这些空军飞行员,既是台湾当局的宝贝,也是他们重点防备的对象。所有的飞行员都要接受各种思想教育和虚假宣传。林贤顺身在其中,也只能将自己的想法藏在心里。
直到后来,林贤顺在桃园空军基地结识了黄植诚,才算找到了跟自己意气相投的人。
黄植诚可不是普通的飞行员,他出身空军世家,父亲就是原空军一员,到了他这一辈,他的哥哥、姐夫也都在空军效命。所以黄植诚顺理成章地在军校毕业后加入了台湾空军,凭借自己过硬的技术,总飞行时间超过2100个小时,26岁就被上级破格提拔,成为了少校。
林贤顺在被调至桃园空军基地后,担任五大队二十六中队的情报官,而此时黄植诚担任十七中队督查考核官,由于工作的关系,两人的交流慢慢的变多,很快志趣相投的两人就成了好朋友。
在彼此的接触中,两人都表达了对于当时台湾空军环境的不满,尤其是对台湾当局一味地抹黑大陆,更是感到不耻。但是,由于当时台湾当局为避免飞行员叛逃,在队伍中安插了很多的“政治细胞”。这些人,收集各种反对言论然后上报,因此每个人说话都十分的谨慎。
故而,黄植诚和林贤顺两人虽然都有前往大陆的想法,但是彼此却从没和对方说过这件事。1981年林贤顺从桃园空军基地被调回至台东空军基地,不久后他收到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:黄植诚驾驶飞机,飞回祖国大陆了。
黄植诚当时在台湾空军具有一定的影响力,他也是80年代第一个驾机从台湾投奔大陆的飞行员,这一事件也使得空军内部,人心惶惶,更迫使当时的台湾地区防务负责人高魁元引咎辞职。
林贤顺收到这一条消息时,心中十分激动,一方面,黄植诚的成功,让林贤顺看到了实现自身梦想的可能,同时他也在心中埋怨黄植诚,两人在一起相处四年,居然从来没跟自己聊过投奔大陆的想法。但林贤顺转念一想,黄植诚这样做也是对的,自己又何尝不是将这想法埋在心底呢?
后来经过多方打听之后,林贤顺得知黄植诚是在8月8日,借考核中尉飞行员许秋麟的机会,趁机投奔了大陆。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中,台湾当局的空军都没有反应过来。等到台湾方面得知黄植诚的消息的时候,他早已经到达了福州机场,投入了祖国的怀抱。
而黄植诚来到大陆后,不仅得到了60余万元人民币的奖励,而且顺利地加入了空军,成为了中国人民的一员。
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,林贤顺在正常的工作之外,开始尽可能地搜集大陆相关的情况,随时关注局势的变化,为将来自己有朝一日可能前往大陆做准备。
而黄植诚的逃离,也让台湾当局认识到自己的空军并不是铁板一块,虽然台湾方面给这些飞行员做了很多的思想工作,但是这并没有让自己的队伍更牢固。
所以自从黄植诚成功飞往了大陆后,空军高层便对这些飞行员更加重视,派人不断给这些飞行员讲述台湾的好,大陆的坏,企图把进一步将祖国大陆妖魔化、鬼怪化、丑恶化,同时对所有飞行员的管控也进一步加强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林贤顺也只能将自己的想法暂时埋在心里,没有完全的把握一定不可以冒险。1984年,林贤顺成为台湾空军737联队督察室飞安官,被授予少校军衔。1984年11月,为了培养出更优秀的飞行员,上级将林贤顺派往南朝鲜首都汉城(首尔)的空军大学,学习参谋指挥专业。
就在空军大学学习的过程中,林贤顺还曾经特地驾驶飞机飞越“三八线年代的战场。
林贤顺学过历史,他知道很多抗美援朝期间的故事,不管是首战两水洞、激战云水城、会战清江川,还是血战上甘岭,众多大小的战役,林贤顺都能说的出来。
等到自己亲身看过了这些曾经的战场之后,林贤顺不由得深深地佩服志愿军的士气——装备落后、后勤保障能力低下的志愿军,居然硬生生地将以美国为首的装备优良的联合国军打回了“三八线”。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,一群怎样的人,才能有如此的勇气。
坐在飞机上的林贤顺,看着北朝鲜内一处又一处的战场,想去大陆的想法愈发强烈。但是,他不能着急,他必须等,等到时机成熟。
1986年3月,林贤顺在南朝鲜空军大学进修完后,又回到了台湾。1986年9月,林贤顺被升为连队督察飞安官,第二年,林贤顺又担任了连队44中队辅导长。
1988年,对林贤顺的人生来说是个重要转折点。在那一年,他被正式升为中校。也正是在那一年,他和妻子陈雪贞因为一些琐事,闹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,开始了分居。
与此同时,林贤顺还被提拔为空军基地辅导员,当时空军基地辅导员主要职责就是在授课过程中,向飞行学员们灌输一些仇恨大陆将大陆恶魔化、妖怪化的言论和思想。
但是从小深受父兄影响的林贤顺深刻地知道,现如今台湾当局灌输给他们的东西都是错误的,都是违背事实的。林贤顺不喜欢被欺骗,他也不喜欢欺骗别人,这比杀了自己还难受。但是为生存,林贤顺也只能违心地讲下去。
生活和工作上的不顺心,逐渐地让林贤顺对台湾失去了最后的希望,这种内心上的折磨终于促使林贤顺下定了决心——我要离开台湾,前往大陆!
1989年2月11日,台湾是阴天,而大陆是晴天。林贤顺知道,在阴天起飞,在晴天着陆是非常难得的机会。
那天,林贤顺像往常一样,提前走进机场进行例行巡逻。在此之前,他早就事先做好了准备:此时在跑道附近,正停着一架已经加满油的F-5E战斗机,而这架飞机不久后会进行起飞训练,飞行员最起码要5-10分钟以后才会到达机场。这几分钟的时间,对于林贤顺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。
地勤人员一听,看了看面前这个佩戴着中校军衔的林贤顺,并没有表示任何的疑惑,只用了两分钟便把跑道收拾干净了。
林贤顺一分钟也没耽误,立刻坐上飞机,发动了机器,五分钟之后,林贤顺便飞入了台湾海峡。身为空军的优秀飞行员,升空后林贤顺第一件事就是躲避雷达的追踪。所以,林贤顺凭借自己过硬的飞行技术驾驶飞机贴近在海面,做超低空飞行。
而这边林贤顺前脚刚飞到台湾海峡,这架F-5E飞机原先的飞行员,就来到了台东空军基地的跑道上。但他看着空荡荡的停机坪,顿时有些疑惑,我的飞机呢?他望了望天空,也看不到飞机的影子,他马上意识到,这可能是出事了,随机立马向基地指挥部做了报告。
此时的台湾当局,因为当年黄植诚的事,对于这类事件早就加强了防范,在得到空军基地的报告后立刻做出详细的调查,很快他们就从地勤人员的口中得知,是林贤顺中校未经批准私自驾驶飞机离开,那么,他现在非常有可能就已经飞到了台湾海峡。
指挥部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,他们一定不可以允许黄植诚的事情再一次发生,随后指挥部命令基地随时待命的12架战机立刻起飞,携弹追击;同时加大雷达的搜索范围,无比要寻找到林贤顺的踪迹。
而空军基地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当年的事件重演,抱着最后一丝希望,企图通过无线电呼叫林贤顺,将其骗回台湾。
但是,林贤顺一上飞机就关闭了飞机上的无线电装置,台湾空军基地压根儿联系不到林贤顺。
当空军基地的领导人发现了自己的呼叫没有一点作用后,他明白无论如何林贤顺是不会自己回到台湾了,他既然不想回来,那就将他击落,总之决不允许林贤顺成功的前往大陆!随机,他对追击林贤顺的12架战机直接下达命令:
当你们发现目标时,若他已飞过台湾海峡中线时的话,立刻将其击落,不用请示。
与此同时,大陆方面也监听到了台湾当局下达的追击指令,情报人员立刻将这一情况向上级作了汇报。高层领导立刻认识到,这肯定是有人打算回到大陆了,为了接应投奔过来的飞行员,他命令立刻派出4架战斗机去迎接,阻止台湾尾随的12架战机,防止他们击落“目标”。
而此时飞机上的林贤顺还不知道在自己的身后有12架战斗机正在跟踪,准备随时将其击落,他只是在以最快的速度飞越台湾海峡,尽早的回到大陆。
而就在林贤顺驾驶着飞机才越过台湾海峡中线不久,十二架台湾战斗机也紧随其后赶到。追击人员眼看终于发现了林贤顺的踪影,心中十分的兴奋,马上就要开火将其击落,但就在那关键时刻,大陆派出的4架战机忽然出现在那12架台湾战机面前,一副要以命相搏的架势。追击人员眼看林贤顺的飞机依然飞远,现在已经没有击落的可能,而且现在自己已经越过中线,没有人想承担挑起战争的责任。
而台湾基地指挥部知道,自己再也没有可能挽回林贤顺了,也只好下达收兵命令,12架战机就这样一无所获地返回了台湾。
逼退台湾战机后,大陆的4架战机立刻开始搜寻林贤顺的战机,但是他们找了一圈,却都未曾发现林贤顺的踪影。无奈之下,战机只能返航。
原来,就在大陆战斗机和台湾战斗机对峙的时候,大陆突然起雾了,不熟悉大陆地形的林贤顺不知道应该飞到哪里才能安全降落。而且因为战机的无线电装置与大陆不同,林贤顺也没能顺利与大陆飞机取得联系。
林贤顺只能尽量的进行低空飞行,寻找合适的着落点,直到他飞到一片开阔地,燃料终于耗尽,林贤顺不得已弃机跳伞,飞机坠毁在了某中学的操场上,林贤顺则跳到了水田中。
着落后的林贤顺,来到了飞机坠毁的学校,而学校里的值班老师居然还把他当成了,询问他是从哪个部队来的。林贤顺说,自己是从台湾来的飞行员,是来投奔祖国大陆的,值班老师根本不相信,说他真会开玩笑。
直到后来,来了一位老师看出了林贤顺身上穿的军服和的军服并不像,才相信他真的是从台湾飞来的。
值班老师立刻将林贤顺扶到了办公室,让他稍作休息,值班老师还告诉林贤顺,他现在所在的地点是广东省丰顺县汤南镇龙山中学,今天正好是大年初六,老师还特地按照当地的习俗,给他煮了一碗又热又辣的汤面,暖暖他的身子。而这时候林贤顺的客家话派上了用场,乡音一出,很快的就融入了当地的环境。
镇长知道有位台湾起义英雄来到了小镇后,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学校,带来了医生为林贤顺检查身体。与此同时,一位副司令员乘坐直升飞机,连夜赶往丰顺县,并于第二天一早,将林贤顺接到了广州。
听到这一条消息后,林贤顺心头就是一惊,当时自己在全心全意的驾驶飞机,从没想到居然还有这样的事,他摇了摇头。副司令员又接着问他:
林贤顺听罢后,直接惊讶的张大了嘴巴,额头上顿时流出了冷汗,此时他才知道,当时自己的处境有多危险。但更让他大吃一惊的还在后头,副司令接着说道:
“我们昨天听到那边要将你打掉的呼叫,立刻派出了飞机,差点和对面打起来。”
林贤顺听罢后,心中十分的感动,对自身这样一个起义投奔的人,大陆在不知道任何情况的背景下,不惜冒着和台湾发生冲突的危险,将自己保护了下来,这让林贤顺感觉到自己的选择没有错,这次线日,时任广东省省长叶选平等领导专门赶到空军医院看望林贤顺。
就在这看望过程中,有个医生找林贤顺出去,说是从北京来了个电话,指明要找他。林贤顺听罢后很奇怪,北京打来的电话?还是找自己?这能是谁呢?
身着一身深蓝色西服的林贤顺,在这场新闻发布会当中说,自己这次来大陆就为了寻根,想要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。
“夺命之旅”后,林贤顺也加入了空军,虽然在大陆当时的物质条件比不上在台湾,但是回到大陆后的林贤顺却引来了台湾同袍的羡慕。“90年代的时候,我有同学说,阿顺你很有魄力、很勇敢,我们飞直升机的飞不过去,我要是跟你一样飞战斗机,我也飞过去。”前几年,一名退伍军人到北京,跟林贤顺说了一句话:“贤顺,你跟黄植诚是先知先觉,我是后知后觉。”林贤顺则回应老友,“后知后觉比那些不知不觉的人强。”随即两人哈哈大笑。